首页 > 工作计划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31 23:48:16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全文共1331字)

目前,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根据最新数据: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且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为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从这些冰冷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严重性,导致这些问题的发生,固然有教育体制、学业压力等许多客观方面的原因,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孩子在中小学这段时间心理成长非常关键,在大环境无法从根本改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好家长和老师的工作,从培养孩子阳光的心理着手,增强孩子心理韧性,减少悲剧的发生。

针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实际,对下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推动形成服务体系。党委政府应明确重青工作的主体牵头单位,将预青考核继续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明确各具体群体的工作兜底部门,督促各级各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并在人员和经费支持上相应予以倾斜,尤其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平台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专业培训、宣传推广、项目服务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其次,要将心理服务体系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常态预防、重点筛查、心理辅导、观察回访的闭环工作格局,确保在校学生定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让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深入在校青少年的心中,让有困惑的青少年能够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答疑释惑和健康教育等服务。

二是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对于专职心理老师的配备,设计科学合理的专职心理老师考评办法,以专职心理老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寓教于乐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专职心理老师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加强对其他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及时调整、干预教师的心理状态,确保教师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让其他学科教师学习掌握基本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知识和方法,不在日常教学中无意识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加强社会观护工作队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广泛招募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观护工作志愿者,另一方面加强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细化工作规范,逐步满足工作需求。未来探索向职业化道路迈进,争取发展形成团干部+职业观护员+专兼职青少年社工+社会观护志愿者的工作格局,推动涉案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三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政府应在市县乡三级均设立青少年心理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面向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政府购买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鼓励相关公益机构、社会组织及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积极参与项目实施,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民政、卫健等部门可探索支持、引导、培育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有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和积极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团市委将最大程度的发挥团组织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坚持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建议(全文共133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