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习惯的策略

时间:2022-12-19 03:58:10
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习惯的策略(全文共2313字)

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习惯的策略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这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幽灵,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使我国人民了解这一基本国策,并能积极地贯彻执行,每个人都要认识环境,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这就需要进行环保教育。

平常,学校经常出现这些镜头:校园的甬路、花坛中经常有纸片、糖纸、泡泡糖、五颜六色的食品包装袋等垃圾;教室的地面上、抽屉里废纸较多;校园的水龙头时常哗哗地流着;学生早餐对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较为普遍;最严重的是夏天学生们用水量特别大,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面对这样的一些镜头,学校的环保组成员携起手,发动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参与课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小学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儿童阶段又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从小加强环保教育,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这对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社会公共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具有重要意义。自觉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更是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在我国,占全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地大物博,但农民的环保意识十分淡薄。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也令人堪忧,乱扔垃圾,任意浪费资源却丝毫不觉可惜。如果不加正确引导、培养,不但影响儿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而且将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形象。所以,让农村的少年儿童也能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培养良好的 ……此处隐藏1058个字……环保小卫士”,利用闲暇打扫村道垃圾,既利于培养学生环保习惯,又能以此感染周边村民;布置暑期农忙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田边地头宣传稻草还田的正确方式”,杜绝在田间焚烧稻草污染环境;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当做燃料,释放出来的黑烟会给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并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呼吁学生回村宣传到户……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参与,让学生乐于接受环保教育,自觉地培养环保习惯,同时,对村民还起到辐射作用,利于乡村环境的改善和村民环保习惯的养成。

五、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是开展环保教育,培养环保习惯的必要手段

丰富多彩的环保体验活动,使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环保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在学校、社区、家庭中自觉要求自己的环保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六、重视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是开展环保教育,培养环保习惯的最终目的

人总是有趋善、趋乐的趋势,这是人的心理,我们要培养好习惯,一定要让孩子体验到坏习惯的丑陋,不能容忍。注意透过外部刺激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认识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才能在心灵上产生情感的激荡,才会向往清洁美丽的环境,从而进一步产生环境道德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讲这点尤为重要。许多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以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污浊,从而缺乏向往清洁环境热情。所以,学校环境教育不能忽视带学生回归自然,去亲身体验自然的和谐美好。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教育,使纯朴的道德情感更为深刻、更持久。所以,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内心的必要条件。

《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习惯的策略(全文共231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