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初中教育阶段“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时间:2023-01-08 03:58:09
初中教育阶段“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全文共1553字)

初中教育阶段“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初中教育应当把"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围绕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传授的内容,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采用结构化模式,在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数学、语文、体育、美术等课程体系内构建"课程思政"系统。构建一种全员思政、全时思政、全科思政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协同育人,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成长打好坚实基础。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不仅仅要从大学抓起,初中教育也应该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和养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我国未来接班人的文化传承、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建立具有基础和规范的作用。

一、初中教育阶段需要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只有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才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数学、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树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不需要思政教育。甚至于有人认为初中生思想不成熟,没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初中阶段正是孩子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一阶 ……此处隐藏322个字……授课教师必须掌握所传授知识的价值观。文以载道,任何的知识都蕴含由一定的价值观。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中学教师知道和掌握知识的来源和背景,深入思考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为教师传播知识提供了判断标准,为专业研究和指明了方向。

三、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化

初中教育需要"课程思政",但部分老师不知道如何将思政的内容融入课堂,只能生搬硬套的做到"课程+思政"。初中教育的"课程思政"应该按照观念树立、机制创新、协同育人的逻辑深入推进。首先要树立中学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加深思想认识。只有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才能够保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学校首先要建设"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符合"课程思政"需要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的价值观引领和价值观渗透能力。其次,按照结构化的模式构建"课程思政"价值观体系。从教学过程角度出发,按照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的教学规律,采用课前收集、课中学习、课后总结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价值观收集、辨析、认可、施行的教育过程。从课程分类角度出发,设计出价值观的角度和重点,最终构建出能够涵盖大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如数学学科可以从诚信、严谨等角度传递价值观,音乐可以从友善、敬业等角度传递价值观。

总之,初中教育应当把"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在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采用结构化模式,树立全员思政、全时思政、全科思政的教学过程,协同育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初中教育阶段“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全文共155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