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序组织体育课堂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身心准备、身心激发与发展、身心调整三部分组成的,由于三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身心激发与发展是体育课中 ……此处隐藏464个字……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的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了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