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
童XX:男,父母亲工作忙,与孩子交流少,学习上更是管教少。该生小学的基础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回答问题时要么说不清楚,要么答非所问,有时课上抽他回答问题,会受到同学的嘲笑;他的作业也存在很大问题,追求速度,字迹潦草,错误率较高。他上课时好动爱讲或无精打采,下课时却生龙活虎。自控能力差,学习只当完成任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放学回家,只想着玩耍、玩手机,很少会自觉地做作业。学习成绩极不理想。
二、成因分析
1.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自控能力
根据心理学角度来说,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孩子),具有注意力保持的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薄弱等特点。所以,有的学生上课时总是无法集中精神或注意力分散,也爱受与课堂无关的因素影响。长期受这些不良学习行为的影响,也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越来越放松,对学习不上心。此外,数学学科知识逻辑性较强、也具很强的连贯性,如果长期松懈,学起来就会很吃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一的孩子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小学初中的学习方式、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差异还不能很快适应,学习科目的增加也让他们感觉有些压力。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是上课听听课、课后把作业做完就算完事。课前不会主动预习,课后也不会自觉复习巩固,不善于归类题型和整理解题思路。缺乏变通,机械学习,所以有些题老师上课讲完了就完了,课后题目给出的条件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3.学习没有毅力,粗心 ……此处隐藏837个字……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和学习习惯差,是该生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很注重平时对该生的帮扶。不管是上课的纪律还是平常的作业质量,都尽量留意、约束。
5.加强家校联系,坚持共同教育
通过电话、微信、校讯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与家长交换孩子家校信息(表现),并与家长探讨这个孩子的恰当的教育方式,也会向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好奇心重,对于学习也比较懈怠,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关心一下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对于孩子表现得好的地方,要多加肯定与鼓励,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引导、纠正,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更健康地发展。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刚开始,该生上课还是心不在焉,经常讲话或走神,作业能完成,但都是敷衍了事,不管质量,字迹也相当潦草,格式也很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同学的帮助,还有他自身的努力,孩子上课多数时候能集中注意力了,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也能稍微注意作业格式和书写,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有人曾说:“热爱一个学生,相当于塑造一个孩子;厌弃一个学生,相当于毁掉一个孩子”。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老师“关爱学生”,不仅要爱他们的优秀,更要爱他们的不足,差生(后进生)正因为差,正因为问题多,所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关爱,更需要老师在他们身上花时间和精力。从以上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知道,只要你努力去发现,用真心去关爱、尽心去引导,学生一定能切实感受到你的付出,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学生才能重拾自信,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他的成绩。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