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优秀演讲稿:寻找我们失去的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高一(6)班的haoword。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寻找我们失去的》。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剑桥大学有这样一条规定:其学生可自由进出校园,游人必须购票才可入内。当一位学长向新生介绍这条特殊的规定时,新生不解地问:"怎么分辨学生和游人呢 "学长笑着说:"是否是剑桥的学生一看就知道……"
我们回想一下过去的一中学生不也是这样吗 即使不穿校服,走在大街上,人们也能一眼认出。因为他们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勤奋,自信,上进。
可如今的一些一中学生,却一点也不像一中人。问题出在哪儿呢 他们在学习上懒懒散散,不思进取。他们的嘴中总是冒出不文雅的字眼。这些真的是一中的学生吗 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
还记得初进一中时校领导对我们说的话吗 学知识,首先要学做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我们再回想一下,刚才所说的那些一中学生不正是迷失了自己,找不到个人的理想吗 他们不正是缺乏了良好的个人品行,失去了一中人优秀的精神吗
曾任江门一中学生会主席的赵毅师兄曾留给我们这样一段话:要尽量明确目标,然后向理想进发,若是一时目标不明,亦不能停,要在不断的努力中深化对理想,人生价值的认识。
理想是神圣的。每个人都应有自己远大的理想,这样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同学们,请先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吧。要做就做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一中人。试问 ……此处隐藏8152个字……来演出,人家才会有新鲜感,才会消费这种文化。在表演之前,我们必须要广告界、营销界和传媒界共同培养“中国元素”的意识,这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中国元素”不能滥用
我理解你说的意思,“中国元素”这一概念先要在广告界、营销界内进行推广,通过他们的影响来推动“中国元素”。
我认为应该影响舆论界的人,首先是传媒,因为传媒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把“中国元素”融入品牌、融入产品,可能短期内不一定有效,但让更多的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目的就达到了。也就是说广告、营销、学术界的人应该更早认识“中国元素”,并进行推广。
其实“中国元素”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种意识去吸收、挖掘这些东西。也就是说如何用中国人的理念、价值观、思想融入到世界中去,其中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成分。我们要唤醒一种思想和意识而不仅仅是传播,要多多少少给自己一种历史使命,所有的流程我们都把这种元素放进去试验,如果今年不行,那我们明年再用,但是这种意识必须养成。
作为一个广告人,你认为哪些外资企业运用“中国元素”比较成功?
其实外资企业实践“中国元素”早就有先例,当年万宝路请张艺谋、陈凯歌帮忙拍的几则广告都很成功。但如果外国人只是想利用一下中国文化、有投机成分的话,那就一定会惨败。比如日本的丰田霸道汽车,表现的是卢沟桥的石狮子下跪;再比如,立邦漆表现的是滑倒盘龙。这些广告片,他们都想用“中国元素”进行传导,却适得其反,触犯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所以说“中国元素”的运用也必须遵循中国人的价值观,如果仅利用了一个角度而根本不知道民族价值观,就会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企业很少犯这样的错误呢,这就是对本土文化理解力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