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学生主体活动课的案例和思考

时间:2023-05-17 08:08:14
学生主体活动课的案例和思考(全文共2768字)

学生主体活动课的案例和思考

 

新课改使地理教学接触了一些新的理念,要求“教师成为行动的研究者”,“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即是说教师课前要策划好课堂行为的铺陈,教师的作用是“指导”,主要依靠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因此,需要设计好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一边“玩”一边思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便达到自行领会贯通的目的。本着这样的认知,我在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教学时,就尝试着抛开传统的教学思维和套路,运用虚拟世界角色扮演的游戏式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一、教学准备

1、 准备好手绘虚拟区域的地形图(标注纬度、海陆、河流、平原、高原、山地、盆地、植被、学校等);

2、 将学生分成8组,同组人员集中坐在一起,如图:

……此处隐藏2054个字……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通常是针对课堂、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这种学生主体的活动课不需要堆砌多媒体资料,不需要复杂的教学辅助,具有普适性,整个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注重“引导”学生“建构”,而非将教师的思维套路换形式套住学生,学生可以质疑,同学可以解疑,允许多种声音。因为是学生自己表演的课堂,因此有较高参与度,无论学生出于集体荣誉感或者个人表现欲或者随大流都好,只要能够自发地积极地思考发言,并从中得到知识和思考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就应该是高效的。

4、  善用非预设生成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常会进行各种情况的预设。但不能否认我们授课的主体是一群鲜活的、睿智而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他们有非凡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因而开放的活动教学往往会让教师突然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非预设性生成问题。可能有些老师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会影响课堂进度或者是非必要拓展的知识而一带而过,但是我认为这些想法是学生在思考课堂问题时生成的,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倾向,有必要正视。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发展方向对问题进行引导,如前面的案例般,还可以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教育。

学生主体活动课是新课改的教学实施方式之一,广大教师于实践中摸索出多元教学方法,在不同的课型里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同努力实现有效地理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活动课的案例和思考(全文共276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