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参观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有感3篇

时间:2022-12-13 03:58:42
参观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有感3篇(全文共2837字)

2017年9月9日,我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到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进行参观,听着讲解员的解说,我知道了女子民兵治沙连最初由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组成,她们打起背包,扛着红旗,在风沙侵蚀最为严重的毛乌素沙漠南缘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始了坚持不懈地造林治沙战斗。

看着老照片中那些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还可以称之为孩子的女民兵们,听着纪录片中现在的她们讲述那段时光,我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了治沙造林,为了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她们日以继夜地与风沙战斗着,在这片沙漠中挥洒汗水与泪水,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记录片中第一批到补浪河植树的民兵之一,现如今已经将近60岁的贺沙莲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她说,年轻时的她有着当时看来不错的工作——赤脚医生,有一天她得知治沙连需要卫生员的事情后,她果断地来到了这沙窝窝里。

“当时我们种树,根本没有机械化工具,经常要用双手把埋在沙子里的树苗挖出来,挖得久了,沙子把手都磨破了,真的很疼。”说话间贺沙莲看着自己的双手,她说即使再苦,只要和自己的姐妹们在一起就都能克服。现在的她已经是榆林慈善协会理事,她知道治沙连需要更多的人,“我现在已经组织了一部分志愿者每年来这里义务植树,治沙连培养了我,我也要回报它。”

现在的治沙连连长席彩娥说自己的故乡就在补浪河乡,小时候就听周围的村民讲过许多关于治沙连的故事,再加上她的长辈就是治沙连的老民兵,这就更加坚定了自己长大后来治沙连的决心,23岁的她刚刚从部队退役,就直接来 ……此处隐藏1658个字……复如旧。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年复一年,屡败屡战,一代又一代的榆林人在风沙肆虐中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不屈战争。1974年5月14日,补浪河公社响应党的号召,成立“长城姑娘治沙连”,40多年来,他们从3辆架子车,40把铁锹干起,面对茫茫大漠,战风沙、斗严寒,修水渠、造良田,搭屏障、育树苗,筑成绿色屏障百余里,治理荒沙荒地上万亩,和风沙打肉搏战、持久战。誓把黄沙变绿洲,定叫天地换新颜。他们这种不屈不挠的治沙精神告诚我们青年一代,尤其是作为检察干警来说,在工作中,要不畏困难,敢于挑重担,勇于承担责任,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

辛勤汗水浇灌绿色希望,火红岁月创造治沙奇迹,治沙连姑娘们战天斗地,推平沙丘600多座、治理荒沙4400亩、营造防护林带35条,总长55华里、种植柳树、杨树25万株;他们修建水渠34条打井20多眼、新修水田480亩,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经过艰苦创业期,姑娘们毫无怨言,探索出“种养结合、自给自足”的生存道路,为治沙治林提供保障。他们治沙造林的事迹被联合国环境专家鲍尔称赞为:“世界治沙史的奇迹”。这一系列的数据让我们确确实实能够体会到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的成果,也能想象到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的壮观场景。我想今后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记住他们这几代人的成果,并且志愿当一名继承者,主动担负起保护植被,种植树木,宣传保护的义务。作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干警,更要认真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传承新一代榆林治沙精神。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追溯岁月的长河,审视治沙连的精神,更使我们青年认识到,时间可以流逝,大地可以荒老,但只要经济社会还要持续发展,治沙连精神就永远值得珍惜和传承。

《参观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有感3篇(全文共283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