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育的目的
阿城区回民小学 张可欣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大师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他断然反对灌输生硬的知识,反对没有火花的使人呆滞的思想。
他在书中提出,要极力培养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核心问题。同时教育是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变得不同和具有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他们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可是,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在偏离的路线上越走越远……
这学期,由于身体原因,学校照顾,我走下了班主任岗位,开始了科任教师的旅途,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在我的印象里是小学课程里一门集政治、历史、地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所以在初期备课时候我很用心,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扩充知识,希望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收获更多,可是,几节课上下来,感觉孩子们没有收获知识的愉悦,脸上却多了一些负担与疲惫。反思自己,也许是力气用错了地方,于是,我改变了策略,把拓展知识变成了渗透背景故事,六年级的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幼儿的喜悦与专注,看到这表情的时候大概是我这学期最幸福的时刻,同时我也体会到了“慢慢教”的真谛,每一堂课的真正容量并不是用教师的准备所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收获来衡量的。教育的路上,我们且行且思……
韩愈的《师说》一文提到“师者,所以 ……此处隐藏199个字……有一个主题,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读到这里,我又想到前几个月读的《让教育更明亮》,常生龙老师认为“教育的使命是成人之美,成就人性之美。”常老师在书中提到的“生命自觉”让我很受用,他提到生命自觉的核心价值观有三大特征:
一是拥有对自我生命的自觉。这是自我的约束,更是对孩子的以身作则;
二是拥有对他人生命的自觉。这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全人格发展”。
三是拥有对外在环境的自觉。我想,这是对培养孩子“共情能力”的另一种说法吧。
培养孩子敏锐的察觉周围的变化,感受人与物的感受,体会社会中的各种情感,这才是丰富的人生,这才是全人格的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是有共情能力的人。他会同情弱者,会伸出援助之手;他会感恩亲友,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会辨别是非、会疾恶如仇;他会有民族大义,会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书的最后一章,还有一个特别感动我的地方:“想象力和知识的融合通常需要一些闲暇,需要摆脱束缚之后的自由,需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需要各种不同的经历,需要其他智者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才识的激发。还需要强烈的求知欲以及自信心……”我们现在的教育,让人堪忧,初中就已经开始有晚自习,高中更是争分夺秒的为孩子输送知识,除去学校的课程,孩子们还需应对各种补课班,都不知道孩子们是否有时间消化这些知识,更别提“有闲暇时间融合知识和想象力”了,这到底是教育的进步还是后退?
“教育”,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教育的目的自是不言而喻,可是,我们总会在明确的目的指引下,却与其背道而驰,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人类进步路上的阻碍,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时刻铭记教育的目的,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决策,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