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的整体转型,建筑行业也逐渐在完成创新型、工业化的转型,而作为高职类教师,必定也需要跟随大环境,提升自我修养,突破自我,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讲,学院的发展终究是人才的发展,而我院一直以来就极为重视人才发展,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升教师个人的能力。
2017年1月11日,受徐院长委派参加了全国高校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应用高级研修班,接受新知识的洗礼,紧跟行业发展,期待为我院在BIM方向做出我的贡献。
在培训结束以后,做了如下总结,为的是积累经验,对培训过程重新回顾,对知识重新梳理,对欠缺的方面,要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读书补充,全面提升个人的修养,能力。
一、培训目的及意义
(一)培训意义:
近二十年,我国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建筑物设计实施日趋个性化,本地化,超异形和超高层项目层出不穷,带动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和创新。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信息在项目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BIM在设计,施工,造价,项目管理及运营维护等不同阶段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管理都有不俗表现,可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已成为建筑业管理方式变革、行业生产了提升的重要手段。正因为BIM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革命性的价值,住建部下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和基于网络的协同应用技术,改进传统生产与管 ……此处隐藏382个字……纲要》要求到2020年,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现如今,也选择一些大型项目进行BIM 技术的应用试点,各方面反应都很好,更加快了BIM技术的推广,江苏更是成为重中之重,要求更高。
然而,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1、标准体系不完善,国内缺乏成熟的BIM设计软件,国外软件专业不配套以及设计规范的限制;2、政策法规未建立,工程设计仍以二维设计为主,设计过程中无法直接创建BIM模型,需要按照2D设计图纸另行建模,额外增加建模成本;3、关键技术待突破,设计BIM传递到施工/运维阶段,缺乏合适的平台和工具添加和集成施工/运维信息,难以形成支持施工以及运维管理的信息模型;4、各方不协同,项目各参与方各自建模,大量数据冗余,无法形成面向建筑全生命期的完整BIM模型;5、学校的相关课程建设不够,BIM技术在企业培训的较多,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教材,没有面向学生,导致增加培训费用。
在BIM技术的发展中,我们高校老师应当有比企业更高的敏感度,为完善BIM技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BIM是一个新兴产物,可以研究的方向很多,针对现有的不足,逐渐的去完善。可以针对标准的不完善,借鉴国外已有标准,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研究,也可进行基础技术的完善,研发适合国内应用的软件,也能针对施工项目管理进行案例剖析,这都是我们高校老师可以进行的研究。
此次培训不仅包括BIM技术的概论,概况介绍,也进行了软件的实操,学习到了很多,但也只算对BIM进行了入门,往后的路还有很长,还需慢慢摸索,BIM的在中国的路,也有很长,往在这时间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总能留下自己的印记。